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瑞武丽珠单抗的价格

发布时间:2025-05-21 17:00:09 阅读:108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瑞武丽珠单抗

瑞武丽珠单抗 生产厂家:美国亚力兄制药(Alexion Pharma) 功能主治:Ultomiris适用于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成人患者、Ultomiris适用于治疗体重10kg或以上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患者 用法用量:  1、成人PNH和aHUS患者:  推荐的给药方案包括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通过静脉输注给药。给药剂量基于患者体重,如表1所示。 对于成年患者(≥ 18岁),维持剂量应每8周间隔给药一次,从负荷剂量后2周开始行政。  给药方案允许偶尔在预定输注日的±7天内变化(除了第一次维持剂量的雷武珠单抗,但后续剂量应根据原始方案给药)。  对于从依库珠单抗转换为雷武珠单抗的患者,应在最后一次依库珠单抗输注后2周给予 ravulizumab 负荷剂量,然后每8周给予一次维持剂量,从负荷剂量给予后2周开始,如表 1所示。  表1:Ravulizumab基于体重的给药方案  体重范围(公斤)负荷剂量(毫克)维持剂量 (毫克)给药间隔  ≥40至<6024003000每8周  ≥60至<10027003300每8周  ≥10030003600每8周  维持剂量在负荷剂量后2周给药  尚未在体重低于40kg的PNH患者中研究 Ravulizumab。  没有伴随PE/PI(血浆置换或血浆置换,或新鲜冰冻血浆输注)与ravulizumab 一起使用的经验。 PE/PI的给药可能会降低 ravulizumab 血清水平。  PNH是一种慢性疾病,建议在患者的一生中继续使用ravulizumab进行治疗,除非有临床指征停止使用ravulizumab。  在aHUS中,用于解决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表现的ravulizumab治疗应至少持续6个月,超过此时间需要针对每位患者单独考虑治疗时间。由治疗医疗保健提供者确定(或有临床指征)的TMA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2、儿科人群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  体重≥40kg的aHUS儿科患者按照成人给药建议进行治疗。≥10kg至<40kg的儿科患者的基于体重的剂量和给药间隔见表2。  表2:用于40kg以下儿科患者的基于体重的Ravulizumab给药方案  体重范围(公斤)负荷剂量(毫克)维持剂量 (毫克)给药间隔  ≥10至<20600600每4周  ≥20至<309002100每8周  ≥30至<4012002700每8周  维持剂量在负荷剂量后2周给药  支持ravulizumab对体重低于10kg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有限。当前可用的数据在进行了描述,但对于体重低于10公斤的患者,无法对剂量学提出建议。
查看详情

瑞武丽珠单抗的价格,瑞武丽珠单抗(Ravulizumab)规格为300mg,价格为70150元左右一盒。请选择正规海外代购渠道,以保证产品质量。

瑞武丽珠单抗(Ravulizumab)是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等疾病。随着这些罕见病症的治疗需求逐渐上升,瑞武丽珠单抗的价格成为了患者及其家属、医疗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瑞武丽珠单抗的定价、价格影响因素以及各方反应。

1. 瑞武丽珠单抗的基础信息

瑞武丽珠单抗是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开发的一种补体抑制剂,针对CD5补体成分,有效降低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这种药物的使用主要针对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其临床应用证明了其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2. 瑞武丽珠单抗的定价

瑞武丽珠单抗的定价因各国和地区而异。在美国,瑞武丽珠单抗的价格通常高达数十万美元,具体价格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和病情的不同可能略有变化。在中国等国家,由于市场准入、政府补贴及药品审批等因素,其价格可能会有所降低,但依然在高位。

3. 影响价格的因素

瑞武丽珠单抗的价格主要受到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药物研发投入通常非常高,生产过程也相对复杂,造成了高昂的药品成本。此外,使用人群相对较少,市场需求有限,导致厂家在定价时不得不考虑盈利模式。

4. 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反应

高昂的药品价格对患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可能因此选择放弃治疗或寻求其他替代方案。同时,医疗机构在其药物采购和使用过程中,也面临资金压力。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对罕见病药物的保险覆盖和财政补贴政策,旨在保证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的治疗。

瑞武丽珠单抗的价格问题不仅关乎患者的治疗选择,也关系到公共医疗政策的制定。通过政策规范和市场调节,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合理的药物定价机制,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患者、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探讨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