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生坦
生产厂家:印度西普拉(Cipla)制药公司
功能主治:口服活性内皮素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本品应由有治疗肺动脉高压丰富经验的医生决定是否开始本药治疗,并对治疗过程进行严格监测。 推荐剂量和剂量调整本品的初始剂量为一天2次、每次62.5mg,持续4周,随后增加至推荐的维持剂量125mg,一天2次。 高于一天2次、一次125mg的剂量不会带来足以抵消肝毒性风险增加的额外益处。 本品应在早、晚进食前或后服用。 转氨酶持续升高患者的剂量调整在治疗前必须检测肝脏转氨酶水平,并在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 如果发现转氨酶水平升高,就必须改变监测和治疗。 下表为本品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持续增高>3倍正常值上限患者剂量调整和推荐监测的总结。 如果肝脏转氨酶升高并伴有肝损害临床症状(如贫血、恶心、呕吐、发热、腹痛、黄疸、嗜睡和乏力、流感样症状(关节痛、肌痛、发热))或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时,必须停药且不得重新应用本品。 ALT/AST水平>3且≤5×ULN应再做一次肝脏功能检查进行确证;如确证,则应减少每日剂量或者停药,并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 如果转氨酶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可以酌情考虑继续或者重新用药。 ALT/AST水平>5且≤8×ULN应再做一次肝脏功能检查进行确证;如确证,应停药,并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 一旦转氨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可考虑重新用药。 ALT/AST水平>8×ULN必须停药,且不得重新用药。 重新用药:仅当使用本品的潜在益处高于潜在风险,且转氨酶降至治疗前水平时,方可考虑重新用药。 重新用药时应从初始剂量开始,且必须在重新用药后3天内进行转氨酶检测,2周后再进行一次检测,随后根据上述建议进行监测。 治疗前有肝损伤患者的用药中度和重度肝脏损伤患者应禁用本品,轻度肝损伤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见[禁忌]、[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 低体重患者用药体重低于40kg且年龄大于12岁的患者推荐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均为62.5mg,每天2次。 本品在12岁到18岁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有限。 与利托那韦联合使用服用利托那韦的患者联合使用本品:在接受利托那韦治疗至少10天的患者中,本品的起始剂量为62.5mg,根据个体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服用本品的患者联合使用利托那韦:开始给予利托那韦前至少应停用本品36个小时。 使用利托那韦至少10天后,再恢复给予本品的剂量为62.5mg,根据个体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漏服如果本品预定给药过程中出现了漏服,不得服用双倍剂量来弥补漏服的那次剂量。 患者应在规定的下次给药时间再服用本品。 治疗中止尚无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推荐剂量下突然中止使用本品的经验。 但是为了避免同类疾病的其它治疗药物停药时出现临床情况突然恶化,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考虑逐步减量(停药前的3~7天将剂量减至一半)。 在停药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
查看详情
波生坦(Bosentan)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波生坦(Bosentan)主要的功效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它属于是血管内皮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上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的心脏病,可以提高患儿的运动耐量,改善患儿的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波生坦(Bosentan)是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波生坦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探讨。
1. 波生坦的基本概述
波生坦是一种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止内皮素-1(ET-1)与其受体结合,来实现其药效。内皮素-1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因子,在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干预这一机制,波生坦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的血压,缓解患者的症状。
2. 治疗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影响心肺功能。波生坦通过扩张肺血管,减少血流阻力,进而降低肺动脉的压力。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还能延缓病程的发展。
3. 改善生活质量
使用波生坦的患者通常会报告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由于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呼吸短促、疲倦和身体虚弱,波生坦的应用能够缓解这些症状,使患者能够更轻松地进行日常活动。此外,波生坦的使用还可以降低与心衰竭相关的住院率,提高整体生存率。
4. 副作用与监测
尽管波生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其副作用,主要包括肝功能损害、头痛、水肿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师通常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确保用药安全。同时,患者在使用波生坦时应遵循医嘱,及时反馈身体状况,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波生坦作为一种重要的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其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生活质量等作用,如何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通过恰当的应用和监测,波生坦不仅能有效控制疾病进程,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