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
生产厂家:美国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功能主治:可用于晚期骨髓增生性肿瘤,联合疗法中位生存21个月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注射用地西他滨:治疗期间须进行全血和血小板计数以监测临床反应和毒性,保证在每个给药周期前至少达到最低限。 在开始治疗前还应检测肝脏生化和血清肌酐。 推荐两种给药方案:给药方案一(3天给药方案)1、地西他滨给药剂量为15mg/m2,连续静脉输注3小时以上,每8小时一次,连续3天。 患者可预先使用常规止吐药。 2、给药周期每6周重复一个周期。 推荐至少重复4个周期。 然而,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以治疗4个周期以上。 如果患者能继续获益可以持续用药。 3、依据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值进行的剂量调整或延迟给药如果经过前一个周期的地西他滨治疗,血液学恢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000/μL,血小板≥50000/μL)需要超过6周,则下一周期的治疗应延迟,且剂量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暂时性的调整:(1)恢复时间超过6周,但少于8周-给药应延迟2周,且重新开始治疗剂量减少到11mg/m2,每8小时一次,(33mg/m2/天,99mg/m2/周期); (2)恢复时间超过8周,但少于10周-患者应进行疾病进展的评估(通过骨髓穿刺评估),如未出现进展,给药应延迟2周以上,重新开始时剂量应减少到11mg/m2,每8小时一次(33mg/m2/天,99mg/m2/周期),然后在接下来的周期中,根据临床情况维持或增加剂量。 4、依据非血液学毒性进行的剂量调整或延迟给药:在第一个地西他滨治疗周期后,如果出现以下非血液学毒性,暂停地西他滨用药直至毒性消失:①血清肌酐≥2mg/dL; 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2倍正常值最高上限(ULN); ③活动性或未控制的感染。 给药方案二(5天给药方案)1、地西他滨的给药剂量为20mg/m2,连续静脉输注1小时,每天一次,连续5天。 每4周重复一个周期。 患者可预先使用常规止吐药。 2、如果出现骨髓抑制,后续治疗周期应推迟至血液学指标恢复(ANC≥1,000/μL,血小板≥50,000/μL)。 如果出现非血液学毒性亦应参照方案一处理。 3、基于国外临床研究数据提示与3天给药方案相比,5天给药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该方案已经在国外获得批准。 中国人群应用经验有限。 请主治医生根据中国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合理给药方案。 4、静脉给药操作:(1)地西他滨是细胞毒性药物,操作和配制地西他滨时应当小心。 应当采用恰当的处理和处置抗肿瘤药物的手段。 (2)本品应当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用水复溶(10mg规格用2ml注射用水复溶; 50mg规格用10ml注射用水复溶):配制成每毫升约含5.0mg地西他滨,pH6.7-7.3的溶液。 复溶后,立即再用0.9%NaCl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进一步稀释成终溶度为0.1-1.0mg/mL的溶液。 建议即配即用。 如复溶后15分钟未能使用,稀释液必须用2-8℃的冷输液配制,并在2-8℃(360F-460F)保存,最多不超过7小时。 (3)只要溶液和容器允许,非口服给药的药品在给药前应检查可见异物和颜色。 当出现可见异物或颜色变化,请勿使用。
查看详情
地西他滨(Decitabine)的耐药及药物相互作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具有抗肿瘤效果,抑制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增强肿瘤免疫机能,杀死体内癌细胞,延缓患者生命。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地西他滨是已知最强的DNA甲基化特异性抑制剂,属于S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地西他滨(Decitabine)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某些类型的贫血。尽管它在治疗这些血液系统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耐药性问题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却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探讨地西他滨的耐药机制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
地西他滨是一种脱氧核苷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它在癌细胞中被转化为活性形式,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降低肿瘤细胞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这一机制使得地西他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
2. 耐药机制
尽管地西他滨在临床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现象。耐药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DNA修复通路的激活、药物排出泵的上调、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以及细胞代谢的重塑等。例如,一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增强DNA修复能力来抵抗地西他滨所导致的DNA损伤。此外,肿瘤细胞内的药物外排泵(如P-glycoprotein)的过表达也可能减少药物的细胞内浓度,从而导致耐药。
3. 药物相互作用
地西他滨的使用也可能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地西他滨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例如,一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肝脏的药物代谢酶系统,改变地西他滨的代谢速率,进而影响其血药浓度。此外,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与地西他滨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增加细胞毒性或降低疗效。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用药历史,以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4. 临床意义
了解地西他滨的耐药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联合疗法或应用增强地西他滨效果的药物,以克服耐药问题。同时,对于合并用药的患者,医生应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通过系统的研究和临床观察,能够更好地指导地西他滨的使用,改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地西他滨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贫血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耐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其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