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阿昔替尼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5-05-14 11:19:43 阅读:1219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阿昔替尼

阿昔替尼 生产厂家:美国辉瑞公司(Pfizer Inc.) 功能主治: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可带来持久的临床获益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有肿瘤治疗经验的医生才可使用阿昔替尼治疗。  推荐剂量阿昔替尼推荐的起始口服剂量为5mg(每日两次)。  阿昔替尼可与食物同服或在空腹条件下给药,每日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见【药代动力学】)。  应用一杯水送服阿昔替尼。  只要观察到了临床获益,就应继续治疗,或直至发生不能接受的毒性,该毒性不能通过合并用药或剂量调整进行控制。  如果患者呕吐或漏服一次剂量,不应另外服用一次剂量。  应按常规服用下一次处方剂量。
查看详情

阿昔替尼作用机制,阿昔替尼(Axitinib)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对多种肿瘤类型显示出部分反应,用于治疗肾细胞癌(RCC)。疗效如下:1.抑制肿瘤生长。2.延长肾细胞癌患者的进展生存期。3.阿昔替尼(Axitinib)也被用于治疗术后复发的肾细胞癌患者。该药品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阿昔替尼(Axitinib),商用名称英立达,是一种靶向药物,常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它通过对靶点的特异性抑制,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本文将对阿昔替尼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药物在肾癌治疗中的关键性作用。

阿昔替尼针对特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1.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阿昔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其作为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特别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抑制作用。VEGFR在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肿瘤细胞往往会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维持其生长和扩散。阿昔替尼的作用抑制了VEGFR的信号传导,降低了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离不开血管的供应。阿昔替尼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肿瘤周围的血管生成来限制肿瘤的生长。它能够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新血管形成,使肿瘤缺乏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最终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3. 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除了影响肿瘤的血液供应外,阿昔替尼还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和扩散。通过干扰多个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阿昔替尼能够减缓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能力,从而减轻病情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4. 个体化治疗策略

阿昔替尼在治疗晚期肾细胞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疗效和耐药性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在使用阿昔替尼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基因型特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阿昔替尼作为肾癌治疗的重要药物,通过靶向特定的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发挥着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一药物,为肾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