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咳
概述
突发性剧烈咳嗽,常发生在进食或者饮水时
异物或刺激性液体、气体误吸所致
急性严重呛咳应该立即就诊,长期呛咳可择期就诊
海姆利克急救法是紧急应对呛咳窒息的有效方法
定义
由于吸入食物、液体或者刺激性气体引发的突发性、剧烈咳嗽,常发生在进食或者饮水时,属于人体的一种复杂保护性反射。
发生机制
对于固体和液体引起的呛咳,多数发生在吞咽的过程中。
正常吞咽时,喉的入口会关闭来保护气道。
正常情况下,咽部、喉部、食管等结构的配合“天衣无缝”,但当吞咽反射过程任何一环除了问题,都能导致吞咽的食物或液体接触到喉口、甚至通过喉口进入气管。
喉和气管分布有咳嗽的感受器,传递这些刺激信号至咳嗽中枢,然后引发咳嗽反射,来将喉和气管的异物清除出去,这就是呛咳发生的大致原理。而刺激性气体可以随呼吸直接刺激喉和气管,引发呛咳。
类型
按照呛咳时身体是否存在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两大类。
生理性呛咳
呛咳反射功能正常,没有潜在疾病因素,多发生于进食过程中大笑、 食用刺激性食物过程中。
原因是吸气时气流足够大,将口腔中食物误吸入喉或者气道。
病理性呛咳
头颈部、神经系统、呼吸消化系统的某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呛咳。
若病理因素不去除,呛咳常反复出现。
表现
呛咳的主要特点为突然发生较为剧烈的咳嗽,多发生在进食或者饮水过程中。
症状特征
持续时间
进食过程发生呛咳,在数秒至数十秒内缓解,提示生理性呛咳,且误吞/吸的异物自行清除。
若持续数分钟不能缓解,甚至伴有呼吸困难,应警惕异物滞留,并及时就诊。
呛咳出现数天不能缓解,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多为疾病导致,应该及时就诊排查病因。
呛咳频率
偶发的呛咳,未必是疾病导致,也可能是疾病早期,可先观察。
每次进食进水频繁发生呛咳,甚至处于非进食期间也频繁呛咳,多提示存在器质性病变。
伴随症状
伴声音嘶哑
伴吞咽困难
常提示头颈部肿瘤。
伴静止性震颤
常提示帕金森病
伴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
常提示脑梗死、脑出血。
原因
平常身体健康的人偶发的呛咳,多数为误吸所致的生理性反射。但当呛咳频繁出现,则需要考虑是疾病因素所致的异常。
疾病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通常,球部受累的患者可出现舌动力减弱、口腔和咽部肌无力以及进食时无力。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难以正常处理较稠密的食物(甚至是糊状食物),从而导致吞咽后口腔内残留大量食物,易发生呛咳。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缓慢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多个关键的运动功能,高达80%的晚期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
晚期痴呆
吞咽困难非常常见,可能与咀嚼食物不充分、咽喉部感觉障碍、意识减弱等因素有关。
脑卒中
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易发生呛咳,以累及延髓的卒中最为常见。
脑出血、脑梗死累及单侧皮质脊髓束时,造成对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主要表现为双唇和舌承担的辅音部分不清晰,发音和语音共鸣正常。
双侧多发脑梗死累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时,可导致咽喉部肌肉和声带的麻痹(假性延髓麻痹),表现为说话带鼻音、声音嘶哑和言语缓慢,常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亢进和强哭强笑等。
肌营养不良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均可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常累及口、咽和食管的肌肉,呛咳风险较高。
肿瘤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例如延髓肿瘤损害限于一侧,可见病侧软腭瘫痪、咽反射消失、伸舌偏斜;累及双侧,出现双侧软腭瘫痪、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等真性延髓麻痹综合征,同时伴有双侧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程度不等的痉挛性瘫痪,以下肢为重。
头颈部肿瘤:例如迷走神经副节瘤、喉部副节瘤等。
呼吸消化道的肿瘤:如食管癌侵犯气管或形成食管气管瘘、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
喉返神经损伤
多见于颈部或胸部手术并发症等,如甲状腺手术。
慢性疾病、瘫痪、身体虚弱
可见于长期入住ICU的危重病患者,可能由于长期气管插管、身体极度虚弱或瘫痪、呼吸肌无力导致呛咳。
非疾病因素
误吸
多发生于进食时大笑、 食用刺激性食物、进食过快等情况,也可见于吸入辣椒油烟、不完全燃料产生的烟雾等刺激性气体等。
特别提醒,小儿发生急性呛咳,多为误吸,需紧急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神经阻滞剂可导致锥体外系障碍,损害口腔、咽部和食管横纹肌的功能。
就医
健康成人偶尔呛咳,呛咳自行停止,可暂不就诊。
长期呛咳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呛咳持续时间较长,短期内无法自行停止。
误吸有毒或者刺激性液体/气体,如误吸汽油、油脂等。
短时间内反复出现进食或者饮水呛咳
出现呼吸困难、肢体乏力或麻木等并发症。
曾有呛咳病史,近期呛咳程度加重。
小儿误吸呛咳时,有能力者应该立即就地处理,也可紧急急诊就诊或者呼叫120。
就诊科室
偶发呛咳,无明显不适,担心异物滞留,可首诊于呼吸内科或全科医学科。
呛咳后合并呼吸困难,立即送至急诊科就诊。
反复出现呛咳,可神经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肿瘤科就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必要时首诊医师可能会建议转科治疗。
伴有肢体麻木或乏力、瘫痪、口角歪斜等,可首诊于神经内科。
伴有咳痰、发热、呼吸不畅等,可首诊于呼吸内科。
既往有肿瘤病史,可首诊于肿瘤科。
患者准备
除了生理性咳嗽以外,即使充分了解了呛咳的持续时间、频率、伴随症状,常常还不足以对病因做出明确判断,医生往往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地询问一些常见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体检或者医学检查。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出现的?是突然出现的吗?发生呛咳的时候您在做什么?
呛咳持续了多久?有缓解或者加重吗?
以前有过类似的呛咳吗?如果有,发生的频率怎么样?
吃东西/喝水是否会有吞咽困难?
有没有呼吸困难或者其他不舒服?
病史清单
有没有明确的误吞或者误吸?
以前是否有明确诊断的疾病?例如脑卒中肿瘤、高血压等?
有没有长期或正在服用的药物?
工作居住环境是否特殊?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症状、病史、家族史后,将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血液检查、痰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来排查原因。
体格检查
医生一般会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可能会有选择性重点检查),期间可能需要全部或者部分脱去衣物。
患者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呼吸、脉搏等)。
神经系统查体,评估有无脑卒中相关症状。
咽喉部视诊。
胸部听诊呼吸音及干湿啰音情况。
常规检查
血常规、生化:可提示是否发生感染,同时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
喉镜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咽喉部异物、肿物以,也可观察声门的活动状况,期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感。
胸部CT检查:评估是否有呛咳异物滞留;也可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引起呛咳的肺内因素,如肿瘤。
特殊检查
头颅磁共振
若经初步检查怀疑颅内病变者,可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用于评估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所致的颅神经功能受损。
吞咽功能与呛咳程度筛查
使用最为普遍的是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需要患者端坐位,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
Ⅰa级为5秒内能将30ml温水顺利地1次咽下。Ⅰb级为5秒以上能1次咽下。
Ⅱ级为5秒以上分2次不呛地将30ml温水咽下。
Ⅲ级为5秒以上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Ⅳ级为5秒以上分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
Ⅴ级为屡屡呛咳,10秒内全量咽下困难。
不同级别的结果有不同的提示意义。
正常:1级,5秒之内。
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
异常:3~5级。
支气管镜检查
若怀疑或明确存在气道内异物,可采取支气管镜检查尝试取出异物。
肿瘤标志物
医生可能会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肿瘤可能,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
缓解与治疗
健康成人偶尔呛咳,呛咳自行停止,常常无需特殊处理。
对于误吞/吸的患者,有能力的情况下可由身边人员尝试救治或者自救,否则应该尽快就诊,也可紧急急诊就诊或者呼叫120,特别是儿童呛咳者。
长期反复呛咳,需要就诊排查病因并治疗。
缓解措施
改善进食习惯
吃饭时尽量避免大笑与说话。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若存在易发生呛咳的疾病,少食细小颗粒状食物、刺多或者骨多食物,也可酌情经调匙进食(粥等)。
海姆利克急救法
他人施救法
若他人呛咳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无法说话、口唇发紫,提示异物梗阻气道发生窒息,需立即采取急救。
施救者要站在患者的后方,一般采取弓步,前腿放在患者的两腿之间,可以避免患者的位置左右挪动,也可以防止患者因窒息时间过长,导致昏迷、倒地。
施救者的双臂从患者的腋下伸到身体前方,右手(利手)握拳,大拇指侧的拳眼,对着患者肚脐向上两横指以上的位置,左手(不利手)抱拳,用向上、向内的力量冲击患者的上腹部。
自救法
如果是本人发生异物窒息,可尝试单人海姆利克急救法。
将拳头放在肚脐稍往上的位置。
用另一只手抓紧拳头,然后趴在坚硬表面上(工作台和椅子都行)快速向上冲击。重复直到异物排出。
专业治疗
导致呛咳的病因很多,需要根据病因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具体可以参考各疾病词条。
如对于脑梗死导致的呛咳,急性期经评估符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溶栓;常需进行改善循环、防治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及血压等治疗;呛咳严重的患者,常需要留置鼻饲管,可有效避免进食呛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