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羧甲麦芽糖的血液浓度

发布时间:2025-05-17 15:05:57 阅读:1417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羧甲麦芽糖 ferric carboxymaltose Injectafer

羧甲麦芽糖 ferric carboxymaltose Injectafer 生产厂家:美国REGENT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IDA)成年患者的药物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  1、对于体重≥50kg的患者,推荐剂量为750mg,分2次静脉注射,间隔至少7天,每个疗程的总累积铁剂量为1500mg;对于体重≥50kg的患者,可在一个单剂量疗程中静脉注射15mg/kg体重的替代剂量,最高可达1000mg  2、对于体重<50kg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5mg/kg体重,分2次静脉注射,间隔至少7天  3、每毫升注射剂含有50mg元素铁  准备和管理  1、可以直接静脉注射,也可以是未稀释的缓慢静脉推注,也可以是输注;当通过输注给药时,在不超过250ml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USP)中稀释1000mg,使得输注浓度不低于每ml2mg铁,并在至少15 分钟内给药  2、当加入到含有 0.9%氯化钠注射液(USP,浓度范围为每ml/2mg-4mg铁)的输液袋中时,注射液溶液在室温下储存72小时时物理和化学稳定;为保持稳定性,请勿稀释至低于2mg铁/ml的浓度  3、给药前,目视检查注射用药物是否存在颗粒物质和变色,该产品不含防腐剂,每瓶Injectafer仅供单剂量使用  4、750mg注射剂缓慢静脉推注时,以每分钟约 100mg(2ml)的速度给药;对于1000mg的注射剂,在15分钟内缓慢静脉推注;避免注射液外渗,因为外渗部位的褐色变色可能会持续很久,因此需监控外渗情况,如果发生外渗,在该部位停止注射  5、丢弃未使用的部分
查看详情

羧甲麦芽糖,也称为铁羧基麦芽糖,是一种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其主要作用是补充体内铁元素,改善由于缺铁导致的贫血症状。本文将详细探讨羧甲麦芽糖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1. 羧甲麦芽糖的基本概念

羧甲麦芽糖是通过将铁离子与麦芽糖的衍生物结合而成的一种复杂铁盐,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与传统的铁补充剂相比,羧甲麦芽糖在体内能以较为稳定的形式存在,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特别是在胃肠道的不适表现。

2. 缺铁性贫血的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或铁摄入不足所引起。其常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心悸等,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铁补充治疗对于恢复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至关重要。

3. 血液浓度的影响因素

羧甲麦芽糖在血液中的浓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给药剂量、个体对铁的吸收能力及基础疾病等。研究表明,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如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能显著提高羧甲麦芽糖的血液浓度,从而提升治疗效率。

4. 临床效果与研究观察

临床研究表明,羧甲麦芽糖在短时间内能有效提高铁的血浆浓度,且其疗效通常在治疗后的1-2周内显现。相关研究指出,使用羧甲麦芽糖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症状明显改善。这使得羧甲麦芽糖成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羧甲麦芽糖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血液浓度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康复速度。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羧甲麦芽糖,可以为更多缺铁性贫血患者带来希望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