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依诺肝素钠与其他抗凝药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5-05-11 08:57:12 阅读:97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依诺肝素钠

依诺肝素钠 生产厂家:sanofi-aventis U.S. LLC 功能主治: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栓塞、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 用法用量: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深静脉栓塞,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Q波心肌梗死时应采用深部皮下注射给予依诺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时为血管内途径给药;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初始的治疗为静脉注射,随后改为皮下注射治疗。  本品为成人用药,禁止肌内注射。  每毫升注射液含10000AxaIU,相当于100mg依诺肝素。每毫克(0.01ml)依诺肝素约等于100AxaIU。  1、在外科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当患者有中度血栓形成危险时(如腹部手术),本品推荐剂量为2000AxaIU(0.2ml)或4000AxaIU(0.4ml),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在普外手术中,应于术前2小时给予第一次皮下注射,当患者有高度血栓形成倾向时(如矫形外科手术),本品推荐剂量为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每日一次皮下注射4000AxaIU(0.4ml)。  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时,应特别注射给药间隔。  依诺肝素治疗一般应持续7至10天。某些患者适合更长的治疗周期,若患者有静脉栓塞倾向,应延长治疗至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消除且患者不需卧床为止。在矫形外科手术中,连续3周,每日一次给药4000AxaIU是有益的。  2、在内科治疗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  依诺肝素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给药4000AxaIU(0.4ml)。依诺肝素治疗最短应为6天,直到患者不需卧床为止,最长为14天。  治疗深静脉栓塞,伴或不伴有肺栓塞,临床症状不严重:  任何不确定的深静脉血栓应通过适当的检查尽快确诊。  用法和剂量  依诺肝素可用于皮下每日一次注射150AxaIU/kg或每日两次100AxaIU/kg。当患者为复杂性栓塞性疾病时,推荐每日两次给药100AxaIU/kg。  在体重高于100kg时低于40kg的患者中,依诺肝素的剂量尚无评价。对于体重高于100kg的患者,依诺肝素的疗效可能轻微降低。对于体重低于40kg的患者,出血的风险可能增加。对于这些病人必须进行特殊的临床监测。  1、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  除非有禁忌,依诺肝素应尽早替换为口服抗凝药治疗。依诺肝素治疗应该不超过10天,包括达到口服抗凝药治疗效果所需时间,除非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应尽早使用口服抗凝药治疗。  2、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  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推荐剂量为每次100AxaIU/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应与阿司匹林同用(推荐剂量:最小负荷剂量为160mg,之后每日一次口服75至325mg)。一般疗程为2至8天,直至临床症状稳定。  3、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防止血栓形成:  推荐剂量为100AxaIU/kg。对于有高度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应减量,即双侧血管通路给予依诺肝素50AxaIU/kg或单侧血管通路给予75AxaIU/kg。应于血液透析开始时,在动脉血管通路给予依诺肝素钠。上述剂量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为4小时。然而,当出现纤维蛋白环时,应再给予50至100AxaIU/kg的剂量。  与溶栓剂联用或同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初始静脉注射给予3000AxaIU后的15分钟内皮下给药100AxaIU/kg,随后每隔12小时皮下注射一次100AxaIU/kg(最初两次皮下注射剂量最大为10000AxaIU)。  首剂依诺肝素应在溶栓治疗前15分钟至溶栓治疗(无论是否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后30分钟之间给予。 推荐疗程为8天,或使用至出院(未到8天)。  4、合并用药:  应在症状出现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维持剂量为每日口服75至325mg,至少30天,除非有其它指征。  5、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患者:  如果最后一次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是在球囊扩张前不到8小时,则不需再次给药。  如果最后一次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是在球囊扩张前8小时以上,则需静脉给予30AxaIU/kg剂量的依诺肝素。为了提高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推荐将药物稀释到300AxaIU/ml(见只用于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注射技术部分的描述)。  75岁或以上的患者,在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应给予负荷剂量注射。应给予每隔12小时皮下注射75AxaIU/kg剂量(最初两次注射最大剂量为7500AxaIU剂量)。
查看详情

依诺肝素钠(Enoxaparin Sodium)是一种低分子量肝素,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栓塞、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等病症。作为抗凝药物,依诺肝素钠与其他抗凝剂如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对这些药物进行系统比较,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1. 机制比较

依诺肝素钠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增强其抗Xa和抗IIa活性,降低血液凝固能力。而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代谢,减少Ⅱ、Ⅶ、Ⅸ、Ⅹ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效果。新型口服抗凝药以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或凝血酶为特征,快速起效,机制更为直接。

2. 用药途径

依诺肝素钠主要通过皮下注射使用,其用药方便性使其适用于住院及门诊患者。而华法林需口服,且需要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相对繁琐。新型口服抗凝药则也为口服给药,但大部分不需要频繁监测血液指标,这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使用依诺肝素钠时,出血是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其出血风险通常低于华法林。特别是在针对高危患者的情况下,依诺肝素钠的安全性更具优势。相比之下,华法林可能会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更大的出血风险,而新型口服抗凝药虽然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

4. 适应症对比

依诺肝素钠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后血栓预防、治疗血栓形成以及心绞痛患者。华法林则主要用于房颤患者和机械心脏瓣膜持久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房颤及静脉血栓栓塞治疗,但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使用受限于肾功能等因素。

依诺肝素钠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使用时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及具体病症很重要。通过与其他抗凝药的比较,医师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最佳的抗凝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随着抗凝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药物及治疗理念出现,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