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潘尼西
生产厂家:德国拜耳(Bayer)
功能主治: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缓解肝癌乳腺癌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60mg静脉注射1小时以上,第1,8,15天使用,每28天为一个周期; 出现毒性反应时调整剂量。 剂量调整:避免与强CYP3A诱导剂同时使用同时使用强效CYP3A4抑制剂:将剂量减少至45mg感染:等级≥3:扣留治疗直至解决。 疑似肺孢子虫肺炎(PJP)感染(所有等级):扣留治疗; 如果确诊,治疗感染直至消退,然后在先前的剂量下恢复治疗,同时进行PJP预防。 高血糖:空腹血糖(FBG)≥160mg/dL或随机/非FBG≥200mg/dL:停止治疗直至FBG≤160mg/dL或随机/非FBG≤200mg/dL; 给药前或给药后血糖≥500mg/dL:首次出现,停止治疗直至FBG≤160mg/dL,或随机/非FBG≤200mg/dL; 然后将剂量从60毫克减少到45毫克,并保持在45毫克。 随后发生,停止治疗直至FBG≤160mg/dL,或随机/非FBG≤200mg/dL; 然后将剂量从45毫克减少到30毫克,并保持在30毫克。 如果持续30毫克,则停止治疗。 高血压:预测血压(BP)≥150/90mmHg,基于连续2次血压测量至少间隔15分钟,停止治疗直至血压<15030=""45=""60=""90=""mm="">150/90mmHg),则停止治疗。 非传染性肺炎(NIP):2级,扣留copanlisib并治疗NIP; 一旦NIP恢复到1级或更低,恢复治疗45毫克。 2级复发,停止治疗。 ≥3级,停止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10³cells/mm³,维持剂量; 至少每周监测一次ANC。 ANC<0.5×10³cells/mm³,扣留处理; 至少每周监测一次ANC,直到ANC≥0.5×10³cells/mm³,然后在之前的剂量下恢复治疗。 如果ANC≤0.5×10³cells/mm³再次出现,则将剂量减少至45mg。 严重的皮肤反应:3级,停止治疗直至毒性消退,并将剂量从60mg减少到45mg,或从45mg减少到30mg。 危及生命,停止治疗。 血小板减少:<25X10^9/L,扣留治疗; 血小板水平恢复≥75×10^9/L时恢复; 如果在21天内恢复,则剂量从60毫克减少到45毫克,或从45毫克减少到30毫克。 如果在21天内未发生恢复,则停止治疗。 其他严重和非危及生命的毒性:3级,停止治疗直至毒性消退,并将剂量从60mg减少到45mg,或从45mg减少到30mg。
查看详情
库潘尼西(Copanlisib)的耐药及药物相互作用,Copanlisib(Copanlisib)是一种新型的PI3K抑制剂,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它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恢复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临床研究显示,库潘尼西对滤泡性淋巴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库潘尼西(Copanlisib)是一种用于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抗癌药物,属于选择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随着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推广,耐药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已成为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理解这些机制对于优化疗法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1. 库潘尼西的作用机制
库潘尼西通过选择性抑制PI3K通路,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这一通路在多种细胞增殖、代谢和存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PI3K可以有效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从而在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耐药性的发展
尽管库潘尼西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优良的疗效,但耐药性依然是其应用中的一个主要挑战。耐药性可能由于多种机制导致,包括PI3K通路的替代激活、癌细胞突变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患者在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观察到肿瘤对治疗反应减弱,甚至完全失效。
3.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库潘尼西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例如,强效的CYP3A酶抑制剂或诱导剂可能改变库潘尼西的代谢水平,导致血药浓度的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疗效和副作用的发生。了解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是医疗工作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4. 临床监测与管理策略
为了有效管理库潘尼西的耐药性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于可能与库潘尼西产生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医务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从而制定个体化的用药策略。
综上所述,库潘尼西在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耐药性的发展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也为其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