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柏西利
生产厂家:老挝贝泉生物
功能主治: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应由具抗癌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开始并监督本品治疗。 哌柏西利的推荐剂量为125mg,每天1次,连续服用21天,之后停药7天(吃3周/停1周给药方案),28天为1个治疗周期。 治疗应当持续进行,除非患者不再有临床获益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当与来曲唑联用时,来曲唑的推荐剂量为2.5mg,口服,每天1次,在整个28天治疗周期连续服药。具体请参见来曲唑批准的说明书。 给药方法 口服。应与食物同服,最好随餐服药以确保哌柏西利暴露量一致。 哌柏西利不得与葡萄柚或葡萄柚汁同服。 哌柏西利胶囊应整粒吞服(吞服前不得咀嚼、压碎或打开胶囊) 如果胶囊出现破损、裂纹或其他不完整的情况,则不得服用。 应鼓励患者在每天大约相同的时间服药。 如果患者呕吐或者漏服,当天不得补服。应照常进行下次服药。 【剂量调整】 建议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 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时可能需要暂时中断/延迟给药和/或减低剂量,或永久停药来进行控制,请参照表1、2和3中提供的方案进行剂量调整。 在开始哌柏西利治疗前、每个治疗周期开始时、前2个治疗周期的第15天以及有临床指征时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对于前6个治疗周期内发生最高严重程度为1或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其后续周期的全血细胞计数监测时间应为每3个月一次、各周期开始之前以及有临床指征时。 建议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NeutrophilCount,ANC)≥1,000/mm3且血小板计数≥50,000/mm3时接受哌柏西利。 特殊人群 老年人 ≥65岁的患者无需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 儿科人群 尚未确定哌柏西利在≤18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没有数据可用。 肝损伤 轻度或中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A级和B级)无需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 重度肝损伤(Child-PughC级)患者的推荐剂量为75mg,每天一次,采用3/1给药方案(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肾损伤 轻度、中度或重度肾损伤患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CrCl]≥15 mL/min)无需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 需要血液透析患者的数据不充分,无法对该人群提供任何剂量调整建议。 与CYP3A强效抑制剂合用时的剂量调整 避免伴随使用CYP3A强效抑制剂,考虑替换为没有或只有微弱CYP3A抑制作用的其他伴随用药。如果患者必须合用CYP3A强效抑制剂,则将哌柏西利的剂量减少至75mg,每天一次。如果停用强效抑制剂,则将哌柏西利的剂量增加至开始使用CYP3A强效抑制剂之前的剂量(在抑制剂的3至5个半衰期后)。
查看详情
使用哌柏西利(Palbociclib)治疗乳腺癌的成功案例,哌柏西利(Palbociclib)与来曲唑联合,用于治疗绝经后ER阳性、HER2阴性进展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哌柏西利(Palbociclib)推荐用量为125mg每天一次,与食物服用,服用21天,停7天。建议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中断和/或剂量减低给药。
在近年来的癌症治疗研究中,哌柏西利(Palbociclib)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 (CDK4/6) 抑制剂,显示了其在乳腺癌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HR+)的患者中强大的治疗潜力。本文将通过一个成功案例,探讨哌柏西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1. 病例背景
这位患者是一名46岁的女性,确诊为HR+的晚期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经过初步使用抗雌激素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开始出现疾病进展的迹象。这时,医生决定转向哌柏西利和他莫昔芬的联合疗法。
2.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哌柏西利的标准剂量治疗,结合他莫昔芬的使用。治疗开始前,医生详细评估了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并制定了个性化的监测计划。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如疲劳和轻微的白细胞减少,但这些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很快便得以缓解。
3. 治疗效果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在随访中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改善。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组织的大小明显缩小,淋巴结的转移也得到了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症状减轻,日常活动逐渐恢复正常。这一积极的疗效让患者恢复了信心,也让她的家人倍感欣慰。
4. 随访与展望
在持续使用哌柏西利和他莫昔芬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定期接受随访。医生密切监测其血常规指标和肝肾功能,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患者的肿瘤并没有再次进展,保持稳定状态。医生表示,哌柏西利在晚期HR+乳腺癌患者中的潜力仍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一成功案例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哌柏西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成功案例,不仅体现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也为众多类似患者开启了新的希望之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问世,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为积极的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