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多柔比星(Doxorubicin)阿霉素耐药性

发布时间:2023-12-28 08:07:30 阅读:149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生产厂家:美国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功能主治:本品可用于低 CD4(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本品应为每2-3周静脉内给药20mg/㎡,给药间隔不宜少于10天,因为不能排除药物蓄积和毒性增强的可能。  病人应持续治疗2-3个月以产生疗效。  为保持一定的疗效,在需要时继续给药。  本品用25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30分钟以上。  禁止大剂量注射或给用未经稀释的药液。  建议本品滴注管与5%葡萄糖滴注管相连接以进一步稀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栓形成和外渗危险。  本品禁用于肌肉和皮下注射。  肝功能不全病人:对少数肝功能不全病人(胆红素值达4mg/dl)给予20mg/㎡本品,血浆清除率和清除半衰期未见变化。  然而在取得进一步的经验之前,根据以往盐酸多柔比星的使用经验,对于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的给药量要减少。  建议当胆红素高于以下数值时考虑减少用量:血清胆红素1.2-3.0mg/dl,用常用量的;  大于3mg/dl时用常用量的。  肾功能不全病人:由于多柔比星由肝脏代谢和经胆汁排泄,故使用本品时剂量不需作调整。  脾切除病人:目前尚无本品用于脾切除病人的经验,故不推荐使用。
查看详情

多柔比星(Doxorubicin)阿霉素耐药性,多柔比星(Doxorubicin)的耐药机制涉及转运蛋白如P-糖蛋白、凋亡蛋白活性调节、DNA修复功能增强以及针对多柔比星的酶产生。这些因素导致多柔比星无法在细胞内积累到足够浓度,降低其疗效。为克服耐药性,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多柔比星(Doxorubicin)阿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及成人实体瘤、白血病、淋巴瘤、软组织肉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然而,随着药物应用的持续时间增长,患者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出现,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 多柔比星阿霉素的作用机制

多柔比星阿霉素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它可以与DNA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细胞核中阻碍DNA链的展开,进而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活动。多柔比星还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破坏DNA链,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2. 多柔比星耐药机制

尽管多柔比星具有强大的抗癌活性,但部分癌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出对其的耐药性。以下是几种可能的耐药机制:

a. 药物外排泵增加:癌细胞表面的药物外排泵可以主动将多柔比星从细胞内排出,降低药物对细胞的有效浓度,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b. DNA修复能力增强:癌细胞可能增强了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使其能有效应对多柔比星引发的DNA损害。

c. 肿瘤微环境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可能促进耐药性的发展。这些因子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存活信号途径或改变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来减轻多柔比星的毒性效应。

3. 克服多柔比星耐药性的策略

对于多柔比星耐药的患者,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克服耐药性,包括:

a. 联合用药: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强治疗效果。联合化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疗效并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b.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的癌细胞靶点,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生长。靶向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并提高治疗的选择性。

c. 药物输送系统:利用纳米技术等方法将多柔比星精确地送达到肿瘤部位,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4. 总结

多柔比星阿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耐药性的出现限制了其长期的临床应用。了解多柔比星耐药的机制以及克服耐药性的策略,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多柔比星耐药性的机制,并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