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
概述
典型症状为鼻塞、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增多
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有关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后良好,但鼻息肉容易复发
鼻息肉是什么?
定义
鼻息肉是过敏或慢性炎症等多因素引起鼻腔或鼻窦黏膜肿胀、增生而形成的赘生物,是常见的鼻部疾病。
鼻是人体呼吸道的组成部分。
鼻内的骨性结构、软骨和表面的黏膜构成了鼻腔和鼻窦。
这种结构在鼻内形成了一定阻力,既有助于黏膜感受到气体的吸入进行呼吸,同时也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保湿和过滤,对下呼吸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果鼻腔中出现赘生物(鼻息肉),则会影响鼻腔和鼻窦的功能。
分型
根据组织学特点分型
浆细胞型。
混合型。
根据息肉数量分型
单发息肉
多发息肉。
特殊类型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为特殊类型的鼻息肉。
一般认为,该类型是上颌窦黏膜或窦口游离缘的鼻息肉向后垂入后鼻孔所致。
该类型占全部鼻息肉的4.6%。
多见于青少年。
发病情况
鼻息肉的发生率占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2.4%,一般健康检查发现者占0.97%。
成年人多见,成年人鼻息肉发生率为1%~4%,儿童则较低。
好发年龄为30~60岁。
男性多发,男女比例为(2~4)∶1。
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变应性真菌性鼻炎患者中,鼻息肉发生率达15%。
鼻息肉手术费用一般花多少钱?
鼻息肉手术目前主流都是在全麻下鼻内镜下进行操作,无论哪个等级的医院、使用何种技术,基本的手术费用都是参考当地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价格来收取。唯一区别在于所用的高值耗材的单价和用量产生的差异。
一般手术费用在15000以上,一部分可以用保险和合作医疗报销,一部分需自费支付。
鼻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符合手术治疗标准:(1)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2)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3)原则上须经过不少于12周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满意;(4)出现颅、眶等并发症。
鼻息肉会变癌吗?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根据致病原因、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来评价,鼻息肉属于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病与解剖结构、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是鼻部慢性炎性疾病。在临床观察中病灶在发生、进展和转归过程中向恶性肿瘤方向转变的倾向和趋势并不明显。
病因
致病原因
鼻息肉是一种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鼻黏膜,发生炎症反应,鼻黏膜上皮增生,组织重塑,形成鼻息肉。
变态反应
有报道显示,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鼻息肉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和慢性鼻窦炎患者,而且鼻息肉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用于检测变态反应的皮肤试验)阳性率亦高于普通人群,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
当鼻部受到病原体或物理因素的刺激,会激发人体的炎症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服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后,会抑制这种炎症反应,炎症细胞自我保护,会转向白三烯途径,久之就容易导致鼻息肉的发生。
遗传
一些研究发现,鼻息肉符合多基因遗传的模式,推测其属于多基因遗传,其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鼻道微环境学说
鼻息肉多发生在中鼻道,中鼻道间隙狭窄、凹凸不平,纤毛功能脆弱,血流比其他部位少,此处微环境发生改变时,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损伤,为鼻息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高危因素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发病机制
在黏膜慢性炎症基础上,鼻甲游离缘、筛窦区及上颌窦口处发生了纤维蛋白沉积,黏膜下组织细胞外基质发生了重塑,引起假性囊肿样增生,形成半透明的息肉样新生物。
大多数鼻息肉病理为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炎症介质损伤鼻黏膜上皮细胞,鼻黏膜的反复损伤、水肿可导致鼻息肉的形成。
症状
症状表现根据息肉出现的位置、大小及多少等情况而不同。
体积小、单个的鼻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随着息肉增大,可出现明显的症状。
主要症状
鼻塞
持续性鼻塞,进行性加重,甚至完全阻塞鼻腔的通气。
严重时可出现闭塞性鼻音(鼻腔或鼻咽腔阻塞以后,所发声音缺乏共鸣作用而出现的声音,一般较为低沉、发闷),有的人睡觉时会出现打鼾。
嗅觉障碍
可表现为嗅觉减退,甚或丧失。
有的鼻息肉是以嗅觉减退为首发症状。
鼻分泌物增多
鼻分泌物(鼻涕)增多,呈黏液性或脓液性,有时候是清鼻涕,还有的人会伴有打喷嚏。
伴随症状
耳部症状
息肉阻塞咽鼓管口或并发中耳炎时,可出现耳鸣、耳闷塞感,甚至听力减退等。
鼻出血
如果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还可出现反复的鼻出血。
过敏症状
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常有喷嚏、鼻痒等过敏症状。
其他
长期鼻塞,还会引起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
并发症
慢性鼻窦炎
脓鼻涕。
鼻塞。
头痛。
牙痛。
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不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觉时打鼾,严重者睡眠时憋醒,醒后心慌、气短。
呼吸暂停(呼吸时出现呼吸停顿)。
晨起头晕,白天困乏、嗜睡。
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怒、烦躁、性格改变、性功能减退等。
哮喘
喘息。
胸闷。
气急,呼吸困难。
咳嗽。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14
鼻息肉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鼻塞、嗅觉障碍、鼻腔分泌物增多、闭塞性鼻音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鼻腔清洁,可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鼻,但切忌挖鼻孔、用力擤鼻及一起擤两个鼻孔。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鼻塞?是持续性鼻塞还是间歇性鼻塞?
是否有嗅觉障碍?
鼻涕多吗?是水样鼻涕还是浓稠的鼻涕?是否有血性鼻涕?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鼻息肉?
是否有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鼻部疾病?
症状出现前用过阿司匹林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变应原检查、鼻阻力检查、特异性IgE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鼻用减充血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
抗组胺药: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左卡巴斯汀等鼻喷雾剂、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苯海拉明
其他:克拉霉素、孟鲁司特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14
鼻息肉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鼻息肉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鼻镜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辅助其他检查。
病史
可有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变应性真菌性鼻炎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鼻塞、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增多等典型症状。
体征
病程长,鼻息肉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的患者可出现鼻背变宽、膨大,形似蛙腹的畸形(蛙鼻)。
鼻镜检查
可以详细了解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如荔枝肉状的半透明肿物,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
息肉小者须用血管收缩剂收缩鼻甲或用鼻内镜才能发现。
息肉大而多者,向前发展可突至前鼻孔,其前端因常受外界空气及尘埃刺激,呈淡红色,有时表面有溃疡及痂皮。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检查
可以明确息肉范围,以及是否伴有鼻窦炎
注意事项: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等。
鼻窦增强CT、磁共振检查
鼻镜检查发现鼻内有肿物,但不能排除肿瘤时,医生可能还会进行鼻窦增强CT、磁共振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与来源。
注意事项
对比剂过敏者忌行增强CT检查。
磁共振检查需提前去除身上的金属或磁性物品;体内如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或磁性物者不能进行检查。
病理检查
内镜检查发现鼻内有肿物,但不能排除肿瘤时,需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该检查会切下一小块病理组织,制成切片检查,确定病理改变,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变应原检测
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变应原测试,以判断鼻腔炎症是否为过敏所致。
医生会将一小滴致敏剂刺入手臂上的皮肤,观察是否有过敏迹象;也可抽血检查变应原。
鼻腔分泌物培养
对鼻腔分泌物进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类型,指导用药。
囊性纤维化检查
对于小儿患者,医生会要求进行囊性纤维化的检查,检测鼻腔分泌的黏液。
鉴别诊断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相似点:均可有鼻塞,鼻涕,检查可见灰白色或红色肿物。
不同点: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肿物表面粗糙不平,可发生恶变,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鼻咽纤维血管瘤
相似点:均可有鼻塞,鼻出血等。
不同点:鼻咽纤维血管瘤多见于男性青少年,病变多分布在鼻腔后段及鼻咽部,偏于一侧,移动性差,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鼻腔恶性肿瘤
相似点:均可有鼻塞,鼻出血,鼻外形改变等。
不同点:鼻腔恶性肿瘤一侧鼻腔内有新生物,鼻塞多为单侧进行性,还可出现面部麻木、剧烈偏头痛等,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鼻腔脑膜脑膨出
相似点:均可有鼻塞,鼻腔内肿物。
不同点
鼻腔脑膜脑膨出多见于婴幼儿,但因诊断困难,很少出生后就能发现,多表现为一侧鼻腔肿物,可有反复发作的脑膜炎
如果儿童出现单侧鼻腔肿物,医生会考虑鼻腔脑膜脑膨出的可能,一般是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进行确诊。
鼻炎
相似点:均可有鼻塞,流涕。
不同点:鼻炎为鼻腔黏膜炎症,鼻息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炎症刺激形成的新生物,但鼻息肉很多情况下伴有鼻炎和鼻窦炎。
治疗
治疗原则
鼻息肉容易复发,现在多采取药物与手术综合治疗。
较小的鼻息肉,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主要作用是控制局部炎症、缩小鼻息肉,并延缓鼻息肉生长速度,缓解症状。
较大的鼻息肉,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奏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药物治疗
鼻息肉的局部药物治疗往往需要持续较长时间,需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局部用药只作用于鼻部,不会带来明显的全身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
较小的息肉常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减充血剂
麻黄碱滴鼻液。
减充血剂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依赖性,用药一般不超过1周。
抗过敏药物
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等。
全身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鼻息肉患者,除局部用药外,还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这种“局部+全身”的治疗方法被形象地称为“药物息肉切除”。
口服糖皮质激素最好不超过7天。如果需要延长用药,需遵医嘱服药;需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以免引起激素依赖或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药物
口服数周至数月能有效改善鼻部症状。
抗白三烯药物
如孟鲁司特。
可能对阿司匹林敏感性鼻-鼻窦炎有效,多用于伴有哮喘的鼻息肉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鼻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切除鼻息肉,有助于更好地局部用药治疗,以长期改善鼻部症状。
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医生会根据病变范围和受累的鼻窦,选择适当的鼻息肉切除和鼻窦开放手术,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鼻内镜
优点: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优点。鼻息肉合并鼻窦炎者,可以在鼻内镜下同时进行鼻窦开放手术。
手术会在鼻内镜和电视的监视下进行,医生会切除息肉、开放鼻窦,纠正鼻中隔偏曲等异常,帮助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
微创:手术是在鼻腔内进行,属于微创手术,皮肤上没有切口,也不会留有瘢痕,对外观没有影响。
手术并发症
出血和感染,以及损伤邻近组织等。
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手术创口局部清洁、湿润,遵医嘱按时换药,预防感染。
坚持术后鼻腔冲洗,可选用洗鼻器或喷雾型洗鼻剂,既可以保持鼻腔湿润,又可以清除术后鼻腔的分泌物,促进鼻黏膜生理功能的恢复。
围手术期需使用鼻喷糖皮质激素,用药需遵医嘱。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至少6个月。
术后鼻腔冲洗
做完鼻息肉手术后,以及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需要在家进行鼻腔冲洗。
洗鼻器
把相应的冲洗盐放入洗鼻器内,加温水后进行冲洗;或用生理盐水冲洗。
适用于成人及愿意接受鼻腔冲洗的患儿,可在家及学校宿舍使用,每日1~2次。
喷雾型洗鼻剂
该类型洗鼻剂的冲洗药液已配好,对鼻孔内喷数次即可。
优点:便于随身携带,每日可多次使用。且喷雾压力较温和,不愿接受洗鼻器冲洗的儿童也可选用喷雾型洗鼻剂。
综合治疗
治疗方法
根据鼻息肉伴有的鼻窦炎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中度
药物治疗
先使用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喷雾吸入治疗3个月。
如果症状改善,可继续使用药物治疗,具体使用时间请遵医嘱。
手术治疗:使用药物治疗3个月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
重度
药物治疗
先使用局部药物配合口服用药。
治疗1个月后,如症状改善,继续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吸入治疗。
手术治疗:使用药物治疗1个月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则改用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的优势
术前口服泼尼松龙,同时鼻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再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促进术后黏膜恢复;手术后继续进行综合药物治疗。
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相比,综合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并且有助于预防鼻息肉复发。
中医治疗
可由专业的中医师经过辨证论治后遣方用药。
常用辛夷清肺饮加减、温肺汤加减、温肺止流丹等。
还可使用中药煎汤熏洗治疗。
具体请遵医嘱用药。
生物治疗
使用抗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IL)-5和IL-4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治疗,有助于缩小鼻息肉,改善鼻腔通气。
提示
鼻息肉没有所谓的特效药、治疗最快的药物等,医生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人体质等情况进行用药,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治疗。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根据治疗方法、个人体质等情况而定,如手术治疗者,一般住院的时间为1周左右,具体因人而异。
预后
治愈情况
治愈:经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鼻息肉可以有效被控制,预后良好。
复发:鼻息肉容易复发,尤其是阿司匹林耐受不良者和伴有哮喘的患者,可能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危害性
影响工作和生活
出现鼻塞、流鼻涕、鼻音重、头痛、耳鸣等不适,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交。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塞、夜间睡觉打鼾,可伴呼吸暂停),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畸形、发育不良
鼻息肉持续时间久的人,可能出现鼻畸形。
小儿鼻息肉可因张口呼吸及睡眠时缺氧,而影响智力发育,可导致面部发育不良。
日常
日常管理
保护鼻腔
注意鼻腔卫生,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可以用淡盐水清洗鼻腔,保持鼻腔湿润。
不挖鼻孔,不用力擤鼻,擤鼻时要按住一侧鼻孔,切勿两个鼻孔一起擤。
避免长时间接触粉尘、有害气体、温度及湿度极度变化等环境。
雾霾天,或是在粉尘、有害气体较多的环境,注意佩戴口罩。
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并合理添加辅食。
作息管理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
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
其他
戒除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
多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远离变应原。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流通。
鼻息肉患者自己要注意调整好心态,家人也应该多给予鼓励与支持。
预防
预防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戒烟酒。
雾霾或沙尘天气外出时应戴口罩,以减少有害气体或粉尘等对鼻咽部的刺激。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干净、湿润。
及时清洁鼻腔,不要用力抠鼻。
避免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积极控制鼻腔、鼻窦疾病以及过敏和哮喘等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