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
功效作用
奥美拉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属于质子泵抑制剂(PPI),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以使胃液中的胃酸量大为减少,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上消化道疾病,也可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及反酸症状,还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
适应证
口服制剂
消化道溃疡:如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促进溃疡愈合,并缓解上腹痛、反酸等溃疡样症状。此外,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关的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糜烂及消化不良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中胃酸含量,从而降低出现胃内容物反流时对食管的刺激,并缓解反流引起的烧心、反酸等症状。
卓-艾综合征:又称胃泌素瘤。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肿瘤,但是对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以减少胃酸分泌,改善患者症状。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本品与阿莫西林等两种抗生素及枸橼酸铋钾等铋剂联合使用,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
注射剂
上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综合征。一般在口服治疗效果欠佳时,方可使用注射用制剂加强抑酸治疗。
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或吻合口溃疡出血。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促进溃疡愈合,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创造条件。
急性胃黏膜损伤:如因严重创伤、严重疾病或严重心理疾病等应激状态或由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如预防严重创伤、脑出血等重症疾病应激状态以及胃手术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药物起效时间
奥美拉唑口服制剂起效时间在1小时内。
奥美拉唑注射剂静脉给药时无需吸收,可快速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奥美拉唑口服剂型的药效维持时间一般为24小时以上。
奥美拉唑注射剂每次给药后药效至少持续12小时。
药物联用
奥美拉唑与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等),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联合使用(该联合用药一般称为四联疗法),可用于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与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联用,可以促进上消化道溃疡的愈合。
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联用,可用于改善腹胀、嗳气等症状。
奥美拉唑配阿莫西林可以治胃炎吗?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是否可以治胃炎,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如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可以治疗的。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除了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还需联合另一种抗生素(如呋喃唑酮、甲硝唑等)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进行四联药物治疗。
如为其他原因的引起胃炎,应根据胃炎具体类型及症状选择用药:如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应选择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如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损伤,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如消化不良,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
需要注意,以上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哪个效果好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的疗效类似,不存在哪个效果好的说法,具体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及药品适应证选择用药。
口服制剂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或根除幽门螺杆菌时,三者药物均可使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别。
预防及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时,建议选择奥美拉唑。
治疗卓-艾综合征时,建议选择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
注射剂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三者药物均可使用。
治疗消化性溃疡时,若口服治疗效果欠佳,根据药品适应证建议选择注射用奥美拉唑或艾普拉唑。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卓-艾综合征或预防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时,若口服治疗效果欠佳,建议选择奥美拉唑。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奥美拉唑过敏或其他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过敏者禁用。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婴幼儿禁用。
慎用情况
肝功能损伤者慎用。
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目前尚无奥美拉唑在孕妇中实施的充分且控制良好的对照研究,一般不建议孕妇使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权衡后,利大于弊时谨慎使用。
哺乳期女性
奥美拉唑可以随人类乳汁分泌,但目前尚无研究显示本品对乳儿及泌乳量是否有影响,一般不建议哺乳期女性使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权衡后,利大于弊时谨慎使用。
儿童
婴幼儿禁用本品,儿童用药前需咨询医生,遵医嘱用药。
老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与成年人在本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没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无需调整剂量。但不排除有部分老年人对本品有更高的敏感性,故老年人使用本品应遵医嘱。
不良相互作用
禁止联用
奈非那韦:奥美拉唑可明显减少奈非那韦的血浆浓度,进而明显减弱它的抗病毒作用。
谨慎联用
因药效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使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药效增强的药物:如克拉霉素伏立康唑等CYP2C19或CYP3A4抑制剂,可以使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代谢减慢,从而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使其他药物药效增强的药物: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如西洛他唑苯妥英、地西泮等,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属于CYP2C19抑制剂,当与同样经由CYP2C19代谢的药物合用,会降低后者的代谢,从而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
不宜与中高剂量的甲氨蝶呤联用,以免导致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增加,引起中毒。
他克莫司地高辛等药物合用时,奥美拉唑可抑制他克莫司、地高辛等药物的消除,导致血药浓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需谨慎合用。
沙奎那韦合用,可使沙奎那韦的血药浓度升高,需谨慎联用。
因药效降低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使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药效降低的药物:如利福平、圣约翰草等CYP2C19或CYP3A4诱导剂,可以使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代谢增加,从而使其血药浓度降低。
抗病毒药:如利匹韦林阿扎那韦等,与本品合用,可以减少前者的血药浓度,进而可能减弱前者的抗病毒作用。
吸收依赖胃内pH值的药物:如泊沙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厄洛替尼、铁盐等,与本品合用,可以使前者的吸收显著下降,影响其临床疗效。
因不良反应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氯吡格雷:本品可以降低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进而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增加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风险。
华法林:本品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升高国际标准化比值,增加出血风险。
西酞普兰:本品可以增加西酞普兰的血药浓度,增加QT间期延长的风险。
特别提示:与奥美拉唑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还有很多,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在使用奥美拉唑前需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能否同时使用。
用法用量
奥美拉唑剂型规格较多,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本品口服制剂,不可咀嚼或压碎,以免引起药物失效。另外,食物可延迟本品吸收,但不影响吸收的总量,一般建议在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为佳。
剂型规格
奥美拉唑肠溶片:10mg/片;20mg/片。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10mg/片;20mg/片;40mg/片(均按奥美拉唑计)。
奥美拉唑钠肠溶片:10mg/片;20mg/片(均按奥美拉唑计)。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0mg/粒;20mg/粒;40mg/粒。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20mg/支;40mg/支;60mg/支(均按奥美拉唑计)。
具体用法
用法
肠溶片、肠溶胶囊
口服,用适量水送服。但对于吞咽困难者,肠溶片可以用水或果汁将其分散后在半小时内饮用。
为避免药物过早地释放,影响疗效,应完整吞服,不要咀嚼或压碎。
粉针剂(以剂型为40mg/支为例)
静脉滴注:本品40mg用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完全溶解后静脉给药,滴注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如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应在12小时内使用;如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应在6小时内使用。
静脉注射:用10ml专用溶剂注入40mg药瓶内溶解药物后,静脉推注给药,注意推注速度不宜过快(即不可短于2.5分钟),且静脉注射配制液应在4小时内使用。
用量
口服制剂
消化性溃疡:一次20mg,每日1~2次,每日晨起服用或早晚各一次。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一般为2~4周,胃溃疡一般为4~8周。具体请遵医嘱。
反流性食管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一次20mg至60mg,每日1~2次,每日晨起服用或早晚各一次,疗程一般为4~8周。详情请遵医嘱。
慢性反复性反流性食管炎、慢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需长期治疗。一次20mg,每日1次,部分患者可一日10mg;若20mg治疗效果欠佳,可增至一次40mg,每日1次。
胃食管反流病的对症治疗:如伴有烧心、反流等症状,一次20mg,每日1次,部分患者可一日10mg。若每日20mg治疗2~4周后症状不缓解,应进一步检查。
溃疡样症状的治疗:如伴有上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一次20mg,每日1次,部分患者可一日10mg。若每日20mg治疗2~4周后症状不缓解,应进一步检查。
胃酸相关性消化不良:一次20mg,每日1次,部分患者可一日10mg。若每日20mg治疗2~4周后症状不缓解,应进一步检查。
卓-艾综合征:初始剂量一次60mg,每日1次,之后每日总剂量根据病情调整为20mg至120mg,若日剂量超过80mg需分两次服用。详情请遵医嘱。
根除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奥美拉唑一次20mg,每日2次,疗程一般为10~14天或遵医嘱。
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糜烂及消化不良症状:一次20mg,每日1次。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一次20mg,一日1次,通常4周可治愈,具体请遵医嘱。
注射剂
常规剂量一般为一次40mg,每日1~2次。
治疗卓-艾综合征时,初始剂量一般为一次60mg,每日1次,若日剂量高于60mg需分2次给药。
特殊人群用量
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口服用药的日剂量一般不超过20mg,静脉给药时根据需要酌情减量。
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体重确定剂量。
药物漏用
口服制剂
本品口服制剂一天服用1次或2次。漏用后的处理因服用次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如患者每日服用1次,本应在当天8点晨起服用,如果忘记服用,想起时在晚8点之前,则按正常剂量补服,如果在晚上8点之后想起则无需补服,第二天早晨按正常剂量服用即可。
若一天服用两次,当漏服时间大于下一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则无需补服,如本应在当天6时、18时分别服用,患者6时服用一次,18时忘记服用,24时后想起忘记服用,则无需补服,于次日6时正常服用即可。但24时前想起忘记服用,则需按原剂量补服,次日再于6时正常服用。
注射剂
本品注射剂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1次或2次,一般不存在药物漏用的情况。
药物过量
症状
超大量使用奥美拉唑时,有报道显示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嗜睡等。
精神障碍:如淡漠、抑郁、意识模糊等。
其他不适:如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出汗、面红等。
措施
奥美拉唑过量使用,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也不宜透析,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
药物停用
出现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胃肠道不适、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时,或检查发现肝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指标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停药。
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消失,可遵医嘱停药;或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不良反应
表现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头痛。
胃肠道:腹痛、恶心、腹泻、呕吐、胃肠胀气、便秘等。
上述不良反应的程度一般较轻微且短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清淡饮食、注意休息。若症状未缓解且加重,需及时告知医生,酌情处理。
偶见的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
过敏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皮炎。
神经系统:头晕、嗜睡、感觉异常、失眠。
肝胆系统:肝酶升高。
肌肉骨骼系统:腕关节、髋关节或脊柱骨折、背痛
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异常:乏力、外周水肿。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如出现乏力时,可继续用药并注意多休息;出现过敏时,应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出现肝酶升高,应停药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等。
罕见的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如眩晕、味觉障碍震颤共济失调等。
精神障碍:如激动、抑郁、意识模糊、攻击、幻觉等。
心血管系统:如心绞痛、心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
胃肠道:如口干、口炎、胃肠道念珠菌感染、胰腺炎、胃黏膜细胞增生、萎缩性胃炎等。
呼吸系统:如支气管痉挛、咳嗽、鼻出血、咽痛等。
肝胆系统:如肝炎、黄疸、肝衰、肝性脑病等。
皮肤:如脱发、光敏反应、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等。
肌肉骨骼系统:如髋部、腕部或脊柱骨折,关节痛、肌无力、肌炎、横纹肌溶解等。
泌尿生殖系统:如间质性肾炎、肾衰竭、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尿路感染、尿频、睾丸痛等。
血液及淋巴系统: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小、粒细胞缺乏、全血细胞减少等。
免疫系统:如发热、血管性水肿、速发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等超敏反应。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如低钠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维生素B12缺乏、男性乳腺发育等。
眼部:如视物模糊、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干眼综合征、复视等。
耳:如中耳炎、耳鸣。
全身性疾病:出汗增加。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如出现精神障碍,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时,给予升白、升血小板治疗;出现低钠、低钾、低镁等电解质紊乱,给予补钠、补钾、补镁等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肠溶片:应在阴凉、干燥处遮光、密封保存。
肠溶胶囊:应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封保存。
粉针剂:应在20℃以下的凉暗处遮光、密封保存。
药物要远离儿童。
其他
服用奥美拉唑后不宜再同时服用其他抗酸药或抑酸药。
用药期间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如咖啡、可乐、巧克力等。
长期使用奥美拉唑时,应遵医嘱定期监测血镁、维生素B12、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怀疑有胃溃疡者,必须先排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以免因本品缓解症状而延误诊断及治疗。
伴有骨质疏松者,使用奥美拉唑期间应遵医嘱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
奥美拉唑可影响某些检验值的正确性,如13C-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分泌素刺激试验等,使诊断结果呈假阴性或假阳性,故进行此类检查前,应遵医嘱适当停用奥美拉唑一定时间。
奥美拉唑一般不影响驾驶或机械的操作能力,但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视觉障碍等。如用药后出现不适,患者不应驾驶或操作机械。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