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基嘌呤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巯基嘌呤(Mercaptopurine)适用于:1、白血病;2、克罗恩病;3、类风湿性关节炎;4、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巯基嘌呤(Mercaptopurine)推荐剂量为:1、绒毛膜上皮癌:成人常用量,每日6mg~6.5mg/kg,分两次口服,以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为3~4周;2、白血病:开始,每日2.5mg/kg或80~100mg/m2,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于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进及白细胞数下降,可考虑在仔细观察下,加量至每日5mg/kg。
巯基嘌呤(Mercaptopurine)是一种重要的抗代谢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及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它通过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胞的增殖,尤其是在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将详细探讨巯基嘌呤的适应症及其用法用量。
1. 急性白血病的应用
巯基嘌呤常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它通常作为联合化疗的一部分,以增强治疗效果。使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通常每日口服50-75 mg/m²,具体剂量视患者胰腺功能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而定。
2. 慢性细胞白血病
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中,巯基嘌呤也是一种常用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异常白血球的增生,缓解病症。常见的用法是每日口服膳食剂量,一般在50 mg左右,依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行调整。
3. 绒毛膜上皮癌与恶性葡萄胎
巯基嘌呤还在绒毛膜上皮癌(Choriocarcinoma)及恶性葡萄胎(Molar pregnancy)的治疗中发挥作用。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药物,巯基嘌呤常作为一种辅助药物,根据患者的体重及耐受性,剂量通常为每日1-5 mg/kg。
4. 恶性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
在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巯基嘌呤也被纳入化疗方案。其机制是靶向迅速增殖的肿瘤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减缓肿瘤进展。在这些情况下,巯基嘌呤的剂量通常为每日法定剂量,医生会结合具体方案和药物互作进行个体化调整,通常在50-75 mg/m²之间。
巯基嘌呤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对多种恶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以确保疗效与安全并重。患者在使用巯基嘌呤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