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说明书

发布时间:2023-11-30 17:31:20 阅读:141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乌帕替尼

乌帕替尼 生产厂家:美国艾伯维 / AbbVie Limited 功能主治:口服JAK抑制剂,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临床缓解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线轴性脊椎关节炎:建议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  特应性皮炎:  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40 kg的儿科患者和65岁以下的成年人:起始剂量为口服15 mg,每日一次。  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疗效,考虑将剂量增加至30 mg,每天一次。  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建议剂量为每次15mg,每日一次。  严重肾损害的患者:建议剂量为每次15mg,每日一次。  溃疡性结肠炎:  成人:乌帕替尼的推荐诱导剂量为45 mg,每天一次,持续8周;乌帕替尼维持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  对于难治性、严重性或广泛性疾病的患者,可考虑每日服用30 mg。  如果30 mg剂量未达到足够的治疗效果,则停止30mg的服用。  使用维持反应所需的最低有效剂量。  肾损害或肝损害患者的推荐剂量:  肾损害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X线轴性脊髓炎:轻度、中度或重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特应性皮炎:对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建议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不建议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对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建议剂量为:诱导:30 mg,每天一次,持续8周;维持:15 mg,每日一次;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不建议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肝损害患者:  乌帕替尼不建议用于严重肝损害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轴性脊柱关节炎:轻度或中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溃疡性结肠炎:对于轻度至中度肝损害患者,推荐剂量为:诱导:30 mg,每天一次,持续8周;维持:15 mg,每日一次。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剂量调整: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线轴性脊髓炎:接受强CYP3A4抑制剂的患者的推荐剂量为15 mg,每日一次。  溃疡性结肠炎:接受强CYP3A4抑制剂的溃疡性结炎患者的推荐剂量:诱导:每天30 mg,持续8周;维持:每天15 mg
查看详情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说明书,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Janus激酶(JAK)1抑制剂,用于治疗对一线治疗无反应的中度至重度风湿性关节炎(RA)。乌帕替尼还表现出在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正在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测试。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乌帕替尼说明书: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新选择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治疗药物,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免疫介导性疾病。它属于一种新一代的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JAK(Janus激酶)信号通路,以减轻炎症和相关症状。以下将详细探讨乌帕替尼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和相关说明。

1. 乌帕替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帕替尼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新选择,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卓越的效果。它通过抑制特定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助于减轻疼痛、关节炎症和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其药理机制和安全性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

2. 乌帕替尼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针对银屑病,乌帕替尼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该药物能够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减少皮损面积,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试验证实,乌帕替尼能够有效地减少银屑病病情的发展,并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

3. 乌帕替尼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效果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乌帕替尼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展现出了希望的前景。其作用机制能够针对免疫介导的炎症,减轻瘙痒、炎症和皮肤损害,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 乌帕替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乌帕替尼也被研究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它在控制疾病活动、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了潜力。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乌帕替尼能够显著减少疾病复发风险,并对改善肠道炎症状态具有显著作用。

结语

乌帕替尼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免疫介导性疾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潜力。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用药剂量和患者的适应症,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新型药物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安全性和长期使用的效果仍需在持续的临床研究中得到确认。